NY∕T 2323-2013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棉花(农业)

ID

B3D6C68C552D42FA8E0091225CB74F74

文件大小(MB)

0.51

页数:

25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1-12-25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B 05 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323一2013,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棉花,Technical specitication for evaluating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一一,Cotton (Gossypium L.),2013-05- 20 发布2013-08-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 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NY/T 2323一201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忠丽、杜雄明、孙君灵、贾银华、陈利珍、叶武威、朱荷琴、潘兆娥、何守朴、庞保,印、王立女I ,I,NY/T 2323-2013,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棉花,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棉花种质资源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和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棉属中的陆地棉(G hirsutum L. )和海岛棉(G barbadense L. )种质资源鉴定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543.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GB 4407.1 经济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纤维类,GB/ T 14488. 1 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GB/T 14489.2 粮油检验植物油料粗蛋白质的测定,GB/ T 20392 HVI 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 T 22101. 1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1 部分:棉铃虫,GB/T 22101. 2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2 部分:棉蜘,GB/ T 22101. 3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3 部分:红铃虫,GB/ T 22101. 4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4 部分:枯萎病,GBj':' 22101. 5 棉花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5 部分:黄萎病,NY/T 1426 棉花纤维品质评价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色素腺体plant pi伊lent glands,也称棉酣腺体,在棉花主茎、侧枝、叶片或种仁上出现的褐色或黑褐色点,其主要成分为棉酣及其衍,生物,3. 2,叶蜜j嚷leaf nectar glands,位于叶片背部中脉或侧脉上,一般在靠近叶柄处,有时会分泌蜜露,3.3,叶基斑leaf base spot,叶片基部靠近叶柄处不同于叶片颜色的小斑点,又称叶基斑色,3. 4,花基斑petal base spot,花瓣内侧基部不同于花冠颜色的斑点,又称花瓣基斑颜色,3.5,短绒fuzz,棉花呻子表面着生的一层短纤维,1,NY/T 2323一2013,3. 6,棉纤维cotton fibre,棉花种子表面着生的长纤维,简称纤维,3. 7,参照种质reference germplasm,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中,用于性状分级或分类参照标准的种质资源,4 要求,4. 1 试验地点,试验地点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应能够满足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及其性状的正常表达。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元遮阴、地力均匀、肥力中上等、排灌条件好的地块,周围元高大建筑物,同类性状宜在一个生态地点进行评价,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评价,则选择其他适宜地点进行,4. 2 试验设计与管理,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鉴定评价应在春季播种,每份种质种植群体不少于100 株。所有的鉴,定评价内容应连续进行2 个~3 个正常生长周期,同一生态区试验设计及管理措施应相同,4. 3 样本采集,应在植株正常生长情况下和性状表达的最佳时期采集样本,除另有规定外,样本采集量不少于20 株,4. 4 参照种质,4.4. 1 保纯,开花期,自交保纯。种质真实性和纯度检验按GB/T 3543.5 的规定执行,4.4.2 保存,保存在国家棉花种质资源中期库,存储温度为50C ~50C ,相对湿度为(50 士7)%。种子质量应按,GB 4407.1 对原种的要求执行,4. 5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见表10,表1 棉花种质资源评价内容,性状评价项目,生育期生育期,植株株型、植株色素腺体、株高,果枝果枝类型、果枝与主茎夹角、第一果枝节位、第一果枝高度,主茎主茎弯曲度、茎色、茎毛,植物学特征与生叶叶片形状、叶片颜色、叶蜜腺、叶基斑,物学特性花花冠色、花粉色、花基斑、柱头高度,苞叶苞叶形状、苞外蜜腺,铃铃着生方式、铃色、铃形、铃表面光滑程度、铃柄长度、单铃子棉重、吐絮程度,纤维纤维有元、纤维颜色、衣分,种子短绒着生情况、短绒颜色、种仁色素腺体、子指,花瓣品质花瓣棉盼含量、花瓣单宁含量,品质性状纤维品质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马克隆值,种仁品质种仁蛋白质含量、种仁脂肪含量,抗病性抗黄萎病性、抗枯萎病性,抗虫性抗棉铃虫性、抗棉甥性、抗红铃虫性、抗棉叶瞒性,抗逆性抗旱性、耐盐性,2,NY / T 2323-2013,5 评价方法,5. 1 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5. 1. 1 生育期,每份种质按试验小区全部植株统计, 50% 的棉苗子叶平展的日期记为出苗期, 50% 的植株第一个棉,铃吐絮的日期记为吐絮期,从出苗期至吐絮期的天数即为生育期,生育期的长短代表着种质的熟性,分,级见表20,表2 生青期的分级,生育期d,i 黄河、长江流域棉区三二110 111~125 126~135 二主136,西北内陆棉区三三……

……